为适应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对大量掌握先进的技术和工艺的技能型人才以及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2004年度中央财政拨款1.1亿元,共支持了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江西、四川、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等9个省市的50所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
如今,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已进行了一年,情况如何呢?4月初,教育部组织专家对这50个示范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行了调研,看到和感受到的正如4月的春天,一片生机盎然。
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由于诸多原因,很多学校实训条件差,设备陈旧,数量不足,实训教师水平不高,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以数控技术专业为例,由于数字控制机床台数不足,多数学校学生的实训时间少于3周,而按培养目标的要求,学生达到中级工水平至少需要6周以上的高质量培训。显然,这样的实训条件难以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为尽快改变职业院校实训条件滞后的局面,教育部和财政部专门出台了《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针对职业教育实训条件这一薄弱环节,采用中央财政资金引导的方式,加快推进各地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中央财政的投入,激发了省市政府和学校的积极性。据初步统计,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地方政府配套投入为6625万元,各个建筑设计企业自筹配套经费总计超过5000万元,一些企业也采取多种形式参加了实训基地建设,使这些基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实训设备条件上水平,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江苏省地方财政2004年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达1亿元,其中6个国家重点支持的基地建设,投入配套资金达1250万元;浙江省地方财政为5个国家支持的基地建设投入配套资金达1615万元;辽宁省省财政向17所高职院校投入实训基地、示范专业建设和师资培训专项资金达4200万元。
许多企业也以多种合作方式向基地投入资金或数控设备,与基地联办共建。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以股份制的合作形式整合了鄂职九州数控机床有限公司等4家企业的设备资源,学院、企业及部分教师在这一些企业中占有股份,保证了这一些企业既有自己的产品,也为学生提供了做真实产品的实训机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公司可以提供1000多平方米的场地,作为与企业组织产学研合作的中心,吸引了南京工艺装备厂、华中数控等16家企业投入价值560万元的设备,设备产权属于企业。既为公司可以提供了产品展示和技术服务,学校又无偿获得了具有最新技术的实训条件,一举两得。
各个基地也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制定出学校发展规划和基地建设规划,带动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各基地按建设计划要求扩建或新建实训场所,添置实训设备。随着实训设备的到位,学生实训时独立上机操作的时间明显增多,实训效果明显提高。如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增添的设备39台,总数控设备数达到67台;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新购置数控车床、高速数控铣床等设备44台,总数控设备数达到72台套;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启动数控工业中心建设,建筑面积达17000多平方米。四川联合经济学校借助数控实训基地的建设契机,新增了数字控制机床、快速原型制造等设备。在这次实训基地建设中,不少学校实现了实训设备从无到有的飞跃。
紧紧围绕企业要求,本着必须够用的原则,突出动手能力培养。许多职业院校都提出:根据社会人才需求设置专业;面向企业人才需求调整专业方向;跟踪社会需求变化调整专业结构。在此基础上,面向行业和岗位需求,构建知识体系和课程体系。
江西新余市职教中心紧紧围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目标,将教学重点放在实习实训上,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比例由原来的1:1变成1:3,增加了实习教学的时间。
武汉市第二轻工业学校根据数控技术领域人力资源需求状况,将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和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进行整合,在实施学分制管理的平台上,学生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数控车床操作与编程、数控铣床操作与编程、数字控制机床维护和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几个专门化方向,为培养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拓宽了渠道。
“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是张家港职业教育中心校提出的“六合一”技能型人才教育培训模式。学校从新美星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聘请了14位技师和技术人员到学校一对一地辅导学生,把企业的产品放到学校来生产,学生平时学习和实习的课件就是企业要的产品。这样既为学生创造了“真刀真枪”实训的机会,又逐步实现了纯“消耗型”的实训向“盈利型”的创收转变。
杭州市临平职业高级中学与杭州万向集团等25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人才教育培训协议书》,建立了数控专业指导委员会。一方面学校利用企业现有的条件和资源,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和就业基地,另一方面企业利用学校教育教学、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培育企业员工。校企合作真正的完成了互利发展的最大化、最优化,做到了“学校离不开企业,企业离不开学校”,使学生成为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继续深造有基础、持续发展有空间的实用型人才。
实训基地的建设虽然成效显著,但需要指出的是,从50个基地的整体建设进度上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各地发展不平衡,地方配套支持力度情况不一,造成基地水平差距较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有待完善;技能型师资短缺,特别是实习指导教师严重短缺;配套经费落实不到位等。
--加强政府部门对实训基地建设规划的指导。要明确地方政府在实训基地建设中的职责,落实对专项资金的配套。加强对地方申报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入选评审,完善基地建设的准入机制。对于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建议划出总经费的特殊的比例,适当降低准入条件与配套经费要求,支持这些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对实训基地建设过程的监控力度。坚持国家统一招标、集中采购和配套资金到位的建设管理制度。中央财政资金以国产设备采购为主,兼顾地域、院校差异。加强建设资金用途监管,保证专款专用。对已建成的实训基地进行项目评估,建立国家示范性实训基地的评审认定制度。
--加强地方政府对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协调。根据区域的支柱产业分布和职业教育发展,地方政府应做好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合理地布局,避免仅以学校基础条件优劣进行布局,避免产生项目布点过于集中等问题。引导实训基地与行业、企业共建,推进企业与基地的联系与合作。
--加强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努力探索新的运行机制,实际做到产教结合,形成良性循环,建立服务于周边职业教育和社会培训的公共平台,真正发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示范性作用。
--加快推进新一轮基地建设步伐。多建普及型、大众型的实训基地。建议通过评估以及奖励的方式,鼓励实训基地自小而大地逐步发展。
专家特别强调,在国家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中,设立用于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培训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教师的培养、培训工作。